6月29日,我院“自然资源保护大数据系统”产业化项目,成功中标2020年度青岛市崂山区松材线虫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项目采购计划,中标金额为599.96万元。
项目背景
松材线虫是造成我国森林资源损失最为严重的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属于国家重大生态灾害。其破坏力极强,松树一旦感染40天左右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治,被称为松树“癌症”,如不采取有效措施,3-5年即可造成整片松林死亡。松材线虫病于1982年在我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中山陵首次发现,目前在全国18个省的588个县级行政区发生,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上百亿元,近年来,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日益加快,发生危害日益加重。
目前我国对感染的疫木只能采取集中砍伐,运输到空旷地带;对伐后的木桩,进行隔离处理;集中销毁,或掩埋、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不能在源头进行有效解决。因此,尽早发现、精准识别问题树木,显得尤为重要,也是疫情防治的关键。
项目目标
青岛市崂山区也属于松材线虫灾害区,我院空天技术应用研究院针对崂山区域山脉高差大(最大落差达300米)、风力大、秋季植被变色且多品种混杂等复杂情况,依托航空航天、AI、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优势,基于多维目标识别、多源数据融合、图像特征识别等多项技术基础,自主研发设计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工业级林业专用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多种前沿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崂山区提供航空普查、智能分析、防治效果评估、决策辅助等大数据一站式服务,一周内可完成崂山林区200平方公里所有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及云端部署,相对于传统方案,效率提升5倍以上,自主打造专用识别算法引擎,识别准确率可达95%以上,更快发现问题树木,支撑用户更快采取措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
项目简介
“自然资源保护大数据系统”是我院空天技术应用研究院面向民用市场自主孵化的首个产业化项目,采用互联网模式快速打造,历时不到1年,即完成了立项、研发、测试、验证、迭代、推广、获取订单等多项工作,全面打通了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产品基于自主研发的“天行”AI自动化基础平台快速定制。

图1 “天行”AI自动化基础平台架构图
“天行”平台可快速获取空、天、地、海多类型数据,结合AI、GIS、云计算技术,可快速孵化出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农业、城市安防、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个性化产品。已获得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第一届海量光学遥感卫星数据智能处理算法大赛”山东区域第1名全国第4名等多项成绩,已申请专利2项,成功孵化出多款产品,在多地开展试点应用。未来我院将进一步深化关键技术研究,持续完善“天行”平台各项基础功能,立足青岛,为用户提供航空航天特色大数据服务,做好产业化工作,全面助力青岛地区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图2 自主研制的林业普查专用无人机

图3 自然资源保护大数据系统
文|张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