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9日晚,以“山东省著名革命烈士”周浩然真实事迹创作而成的大型原创话剧《热血浩然》,复排后登上青岛大剧院“光荣与梦想”红色演出季闭幕演出的舞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借此机会,北航青岛研究院研究生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了“追忆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主题的党日活动,集体上了一堂“话剧党课”。
党支部一行晚上七点准时来到青岛大剧院开始入场,七点半整,话剧《热血浩然》正式开演。话剧讲述的红色故事,发生在八十多年前的青岛,我们所站的土地上,人物和故事和我们如此接近。周浩然是唯一一位也是第一位,出生于青岛、成长于青岛、牺牲于青岛的“左联”作家,也是青岛抗战初期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话剧中,共产党人周浩然同志“加入左联,以笔为枪”,“夫妻同心,扎根故土”, “深入乡村,组织武装”,“学习毛泽东,学习孔孟”,“唤醒民众,完胜首战”,“抗大解惑,领受重任”,直至壮烈牺牲,书写了抗战岁月青岛儿女抵御外辱、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
观看这样一位人物的英雄事迹,现场的每一位同学只觉得有一股热血在奔涌,似是有一股上台与其共同为革命奋斗的冲动。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感受颇深,纷纷发表感慨,表示将永远铭记这位能文能武的青岛著名抗日文化先驱,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这次观看话剧《热血浩然》,整场热血沸腾,我自己也感触很深。我在革命先辈身上看到了他们不怕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更加珍惜他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坚信我们会继续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软件学院 张晴晴 在观看周浩然先烈的故事中,我佩服的不仅仅是他,勇于牺牲,用生命维护国家尊严的魄力。更多的是他在不知革命是否能成功,一片迷茫的前提下,依然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他们坚信,自己所追求的未来中国,一定能实现。真的想让他们亲眼看看今日之强大中国,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精密仪器与光电研究院 张凯轩 短短几幕演绎出了青年党员周浩然投身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一生,我看到了革命时代青年人身上浓浓的爱国情感。深受李大钊和毛泽东两位伟人的影响,浩然同志发出“为正义而生,为正义而行,为正义而死”的呐喊,扎根农村,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入党宣誓庄严肃穆,英勇就义无愧于党,青年党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软件学院 张倩 看完这部剧让我感受到有一股热血在胸中奔涌。周浩然同志听党话、跟党走,投笔从戎,运用毛泽东游击战思想组建抗日武装,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国精神。周浩然同志英勇献身,直至牺牲让我体会到了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英雄气概!——微电子研究院 李昭颖 当他倒下时浩然喊出“革命必胜,中国共产党万岁!”,我看到一颗星的熄灭,却也看到广袤大地上的满天星辰,可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而这新天,也在告慰那些未归的熄星。不畏强暴、救亡图存的事迹代代传承,而我们正是这革命精神的传人。——微电子研究院 李佳旭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宗旨以这种形式表现出来贯穿整个舞台剧,使我感到热血沸腾,更使我坚定入党的初心。——软件学院 董良晨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当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人的精神之魂。——精密仪器与光电研究院 于跃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少年周浩然以笔为枪,投身革命,后投笔从戎痛击日寇,最终英勇就义!“待到来年春来日,不往寒冬未归人”,中国近代以来有无数像他一样的爱国志士为国捐躯,我们应当继承他们的遗志,在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艰苦奋斗,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微电子研究院 姜志远 《热血浩然》于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以周浩然投身革命的故事,带领我们回味了那段铭记于心的历史,周浩然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每一位热血革命人的缩影,他们从不曾离去,而是化作漫天星辰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伟人们用自己的鲜血激励着后人们在新时代续写英雄赞歌!——微电子研究院 徐宁 这部话剧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周浩然同志不畏艰难,敢于反抗的精神。周浩然同志用他的笔杆子,枪杆子同敌人做斗争,用一生诠释了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勇于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作为青年人,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还要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要让先烈们传承下来的精神永葆青春。——微电子研究院 曲俊达
党支部各位同学有感而发的评论受到张顺导演的认可与鼓励,并被青岛日报、青岛晚报等媒体竞相引用报道,与读者们引起广泛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