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支持相结合,科技保险保障为补充,科技金融生态为支撑,多层次、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高质量科技金融供给有力助推高质量科技强市建设,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强直接融资支持
(一)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通过财政科技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和科技型企业集聚。设立市级财政科技股权投资专项,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示范等重点领域,以股权投资形式给予最高 1000 万元支持。安排重大科技项目落地转化资金,围绕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平台载体,由政府领投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引进落地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投资金额不设上限,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二)支持科技创业持股孵化。提升市科技创业孵化股权投资资金规模,采取“股权投资+无偿补助”方式,通过股权直投或参股赋能基金等形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等载体持股孵化,投资科技成果项目中试、工程化和产业化,引导科技团队创办科技企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三)强化创投风投投资力度。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等参与科技创新投资,培育创投风投机构。聚焦新领域新赛道,支持创投风投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对投资我市种子期项目和人才企业且持股超过一定期限的,按实际投资额的 10%给予奖励;对投资我市非上市科技型企业并形成实体产业的,按实际到位投资额的 1%给予奖励,每投资 1 家企业最高奖励 100 万元,每家创投风投机构每年累计奖励最高 1000 万元。(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青岛证监局)
(四)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科技型企业通过证券交易市场募集发展资金,对在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在香港交易所首发上市、在境外主要股票交易所主板首发上市且募集资金 1 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补贴。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行动,扶持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发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作用,支持高质量建设“专精特新”专板,争取国家认股权业务创新试点,打造认股权综合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青岛证监局)
(五)鼓励多种渠道发债融资。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强科技型企业发债项目储备和融资辅导,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探索发行科技企业可转换公司债、含转股条件的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等。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增强发债融资能力。支持法人银行业机构通过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补充资本,增加金融债发行规模,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监管局、青岛证监局)
二、扩大间接融资规模
(六)增强科技信贷供给。引导银行机构运用各类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低成本信贷投放力度。鼓励银行机构参照科技部“创新积分”评价标准,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优化推广企业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额度,采用更加灵活的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加大信贷供给力度。优化科技信贷“白名单”制度,打造“青科贷”系列科技信贷产品,建立研发活跃型企业重点支持机制,对研发活跃型企业及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的科技型企业,可由其任选一笔 1000 万元以下已按期还本付息的贷款,最高按照获贷当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同)的 50%给予贴息,每家企业最高补贴 30 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监管局)
(七)强化科技担保支持。打造“青科担”系列科技担保产品,健全信用增进机制。鼓励市区两级政府和国有平台公司持续注资本级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发挥青岛融资担保集团作用,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担保业务支持力度。对通过担保机构增信获得贷款并已按期还本付息的科技型企业,按照担保协议费率超过 2%(含)的给予 1%补贴,超过 1%(含)不到 2%的给予 0.5%补贴,每家企业最高补贴 10 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监管局)
(八)优化“投(保)贷”联动模式。鼓励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参与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联动,对以投保贷、投贷、跟贷等多元组合融资模式获得贷款并已按期还本付息的科技型企业给予贴息。对通过投(保)贷联动业务获得贷款的科技型企业,按照贷款额度 500 万元及以下部分以 LPR 给予贴息,500万元至 1000 万元部分以 LPR 的 50%给予贴息。(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监管局)
三、构建科技保险体系
(九)加强科技保险产品开发。打造“青科保”系列科技保险产品,降低科技创新风险。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科技型企业创业责任保险等产品,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等险种,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保险运行机制。鼓励保险机构拓展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研发中断保险,健全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侵权责任保险等保险服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青岛金融监管局)
(十)支持开展科技保险保障。鼓励保险机构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活跃型企业给予保险保障。对首次购买“青科保”产品的企业,按照保险费用的 50%给予补贴,对再次购买“青科保”产品的企业,按照保险费用的 30%给予补贴,每家企业最高补贴 10 万元。对通过保险机构增信获得贷款并已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按照保险协议费率超过 2%(含)的给予 1%补贴,超过 1%(含)不到 2%的给予 0.5%补贴,每家企业最高补贴 10 万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监管局)
四、优化科技金融生态
(十一)加强科技金融机构建设。鼓励银行机构新设专门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科技(特色)支行,或选择具有良好基础的支行转型为科技(特色)支行。引导银行机构对科技金融特色机构适当下放授信审批、利率定价等业务权限,在信贷资源和绩效考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动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中设立科创融资担保专营或内设机构。建设一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基地,打造涵盖融资服务、创业成长服务、信息资源服务等各类服务的综合服务载体,对绩效评价优秀的基地给予最高50 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监管局、青岛证监局)
(十二)强化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加强市区协同,市区两级在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企业资源统筹和信息对接等方面实施联动支持。持续开展科技金融特派员训练营专项行动,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瞄准重点产业集群、专业化产业园区、高新区“一区多园”等,常态化组织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系列活动,打造“科创融通”活动品牌,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各区市政府)
(十三)打造科技金融信息平台。依托青岛市科创主体创新发展“一件事”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青岛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实施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服务“揭榜制”,组织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揭榜服务。推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数据共享共用,推进数据信息自由交换,实现科技型企业的多维精准画像,为金融机构评估审查提供便利条件和数据保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
五、完善支撑保障机制
(十四)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支持方式。强化市级科技计划资源统筹,坚持稳定支持与竞争择优相结合、事前与事后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灵活运用直接拨付、股权投资、贴息贴保等各种方式,构建多渠道、多元化支持机制。深化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探索“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支持模式。(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十五)健全评价和容错免责机制。对承担实施“拨改投”具体任务的投资管理机构,按照容错容损有关规定,根据其履职尽责情况,在保值增值和投资回报考核中予以统筹考虑。开展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情况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差异化金融监管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支持金融机构将服务科技型企业情况纳入所属单位及领导班子绩效评价。推动建立科技型企业投融资尽职免责机制,适度提高科技金融业务不良容忍度。鼓励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推动容错免责机制落实落地,对尽职无过的,依法依规免除责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金融监管局)
本措施自 2024 年 8 月 1 日实施,有效期至 2028 年 12 月31 日。政策执行中期组织开展绩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